张仙人俑与旱罗盘(文化史海拾零)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朱�!镀贾菘商浮匪担骸爸凼Γㄕ贫嬲撸┦兜乩恚�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据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时有4种不同装置的针型指南针,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用于航海的多是水浮法指南针。宋代的船用水浮法指南针迄今未见实物,但有幸发现了元代水浮法指南针瓷碗。1959年,在辽宁旅顺甘井子元代墓葬中出土了两件磁州窑白釉褐花大碗,大碗内底部彩绘两个同心圆,圆内绘并排的三点,中间一线相连。乍看此图形似一个不规则的“王”字,故被称为“王字纹碗”。碗外底圈足内又墨书一个“针”字。经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先生研究证实,这种碗就是航海时指示方向所用的针碗。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针碗的水面上漂着穿在浮漂上的磁针,碗内底的“王”字形标志则有助于标明方向。先将“王”字中的细道与船身中心线对直,如船身转向,磁针便和该细线形成夹角,从而显示航向转移的角度。类似的碗在江苏丹徒照临村元代窖藏和河北省磁县漳河故道元代沉船内都有发现。
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同时,航海活动也进一步促进了指南针的发展。南宋时期,开始把磁针与分方位的装置组成一个整体,这种仪器近代叫罗盘,古代称地螺(罗),或称针盘。航海所用的指南针,有“水罗盘”与“旱罗盘”两类,水罗盘的装置方法是用圆木做一标有方位的罗经盘,中心挖一盛水用的凹洞,把磁针横穿浮漂,放在凹洞中,利用浮漂的浮力和水的滑动力,磁针则指示南北。旱罗盘则是用一根尖的支柱,支在磁针的重心处,尽量减少支点的摩擦力,使磁针在支柱上自由灵活地转动以正确地指向南方。两者相比较,旱罗盘比水罗盘更适用于航海,因为它有固定的支点,不像水浮针那样游荡,更为稳定准确。
长期以来,旱罗盘的诞生国度及时代悬而未决。有人认为旱罗盘是欧洲发明,直至16世纪初由日本传入我国。然而,1985年5月,在江西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朱济南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陶俑,大部分陶俑底座有墨书题名。其中有一件题名“张仙人”的俑,高22.2厘米,手捧一件大罗盘,是古代风水先生的形象。此罗盘模型磁针装置方法与宋代水浮针不同,其菱形针的中央有一明显的圆孔,形象地表现出采用轴支承的结构。一件文物解决了学术界多年未决的问题,它雄辩地证明:早在12世纪,我国就已使用旱罗盘确定方位,较传统说法提前了三四百年。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