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 |四柱八字 |六爻奇门 |中华风水 |佛学浅参 |穴位保健 |星相血型 |相学研究 |中华民俗 |吉凶祸福 |新闻中心 |红易公告 |
当前位置:红易网-> 中华民俗-> 努尔哈赤时期萨满堂子文化

努尔哈赤时期萨满堂子文化

作者:网易 来源:未知 加入时间:2009-9-14

 

    清太祖努尔哈赤信奉萨满教,在他的人生活动中无处不表现出萨满文化对他的影响和支持。从壮砬背山城的十三副半铠甲为父祖复仇起兵到赫图阿拉城统一建州女真定鼎称汗。这一时期,正值女真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纷繁复杂,努尔哈赤为了完成他的统一伟业,在南征北战的同时,积极巧妙的利用萨满文化来为他的统一大业服务。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满族特色的萨满堂子文化。

    努尔哈赤在崛起之初,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时,每征服一个部落后,首先必须废掉这个部落的萨满祭祀场所--堂子。并以爱新觉罗氏的堂子取而代之。同时还要把各部落世代崇祭的守护神祗和祖先神祗也要统一于爱新觉罗氏堂子所崇祭的守护神祗和祖先神祗之内。努尔哈赤征服各部后,对各部的堂子归顺本部堂子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毫不手软的,在政策和态度上也是十分强硬的。这一点富育光先生在《萨满教与神话》一书中写到。努尔哈赤攻占部落时,兵马先废该部“堂色”,”掠祖像神牒于贝勒马前”,从中表明,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就十分重视萨满教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萨满教在努尔哈赤时期随着他的势力发展壮大,也得到较快的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满族萨满文化,这期间萨满祭祀活动频繁,同时满族萨满文化也得到了不断规划和规范。堂子圆殿的元旦拜天,堂子月祭、立杆大祭、堂子浴佛以民出师祗告和凯旋告成于堂子等等祭祀。这些规定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盛京和北就时期,后来成为有清一代的基本清宫萨满祭祀。总之,满族萨满文化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和后金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以至后来进军辽沈定鼎北京都起到了十分重大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清前赫图阿拉城的堂子

    赫图阿拉城的堂子,建在赫城外东门外的东南隅,离城内有2华里左右。据《建州闻见录》记载:“奴酋之所居上里许,立一堂宇,臻以垣墙为礼天之所,凡于战斗往来,权酋清将胡必往新之”。赫图阿拉城的堂子始建约于l535年前后的(明嘉靖十四年),努尔哈赤的祖父,明建州左卫都指挥觉昌安从佛阿拉城迁此居住,在城的东南隅建立了规模较少,草顶石垟简陋堂子。早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前,爱新觉罗氏族就有了自己的堂子,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有较明确的记载“同族空古塔诸祖子孙至堂子盟誓。亦欲宾卫以归化堪外兰”。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从佛阿拉城迁城时,在原有的旧堂子基础上进行全修及扩建。

    堂子是女真人特有的萨满祭祀场所,他的建筑形式和平面布局与其它宗教庙宇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规划。赫图阿拉城的堂子通过遗址挖掘和参照钦定《盛京通志》里记载的奉天堂子图,两处在平面布局和建筑体量上无甚差异。再与清前入关定都北京后,于1644年9月在长安左门外东南建的京。都堂子、后改为霞公府)对照,也没有大的差别,只不过在神堂内、甬路、神杆石的设置上等方面有所增益和整齐气派,礼节上更加规范隆重,更有皇家气魄而已。

    赫图阿拉城的堂子根据出土的瓦饰来看。堂子的墙体全部采用的是青砖、淌白石切筑,屋面则是小青板瓦、配加简瓦勾火、滴水。并饰以小跑走曾。就当时努尔哈赤的经济实力和生产条件,这样的建筑构造和采用的材料以及工艺水平是当时最高等级的。但和奉天堂子屋顶的磨砖对缝的群体黄色亮丽的琉璃瓦相比由于年代关系在各方面条件是不同的,是无法比试的。但有一点是需要提出的,就是无论奉天堂子还是北京堂子,它们的建筑质量、建筑布局、地点方位,内部布置等方方面面和赫城堂子是没有大差异的。肯定的讲是赫城堂子的延续与发展。

    堂子的正门与其它庙观不同,形成为座南朝北开门。人口的大门形式上如同永陵的前宫门、沈阳故宫的大清门、红色木栅门一样,具有十分独特的满族民间院门特色。进入北门,就是外侧院的看守房。为硬山式一间,砖瓦构造。内有万字炕及厨房。为常年在此看守人员使用。再以北门往南行,东侧有一个对开扇的宫门就是堂子的入口门。这个宫门是朝西开启的。这在宗教建筑中除了清代的堂子是绝无仅有的。进了西门往东行,南有一个八角形书亭子,称做“迎神亭”,也叫“拜天圆殿”,周环八柱,八面棂扉,门是朝北开启。亭试殿的南面正中没有汗王的神杆石座,是汗王祭祀时树立神杆目的。往南稍后的两翼是皇子、贝勒等大臣的神杆石座。每翼各六行,每行各六座,共有石座七十三个。在神杆石座的稍南,有用木桩制作的用于祭祀前暂放神杆的柒红木架三个,其中稍前中间的一个为汗王所设,是汗王神树初到未立时暂时安放之处。稍后两侧的则是皇子贝勒所使用。在拜天国殿的正壮有三问硬山廊式建筑,前有丹陛,它是祭神殿,又叫“飨殿”。在堂子的东南角,有一处更为神秘的的建筑称之为神殿,或称“尚锡神殿”。规模如同拜天圆殿,但质量上则略小于亭氏殿、全殿只开一门,向南开放。这座尚锡神殿的独特之处是院中建院,周围有二层院垟,呈正方形。外套院的东北角有一门,北向开门。通过甬道和飨殿相连的内套院中间正南处有一门,南面开门。可直达尚锡殿内。在飨殿东北侧(东西和看守房平行)有一间楮帛室,座北向南,因为东西甬道和南北甬道互相连接,这座楮帛室向南可直达尚锡亭的外垟北门。在飨殿与秆天圆殿的南北甬道中间,有红色的木架二个,是专为汗王祭祀时遇到雨雪天气承棚索座用的。汗王拜天的拜位也同在这条甬道上口在飨殿前侧有大瓷缸四口,是专门用来防火之用。在堂子内门外西南处有祭神房三间,门窗向北、南垟天门窗。祭神房往东的围垟上开有一处代圆拱的对开门,过了圆拱门,内有一间朝西开门的圈殿,此殿独立建院和其它建筑没有联系,使得圈殿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以努尔哈赤崛起为标志而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独特满族萨满堂子文化,是对源远流长的萨满教文化的发展和完善。赫图阿拉城堂子的独特建筑布局以及萨满中的祭祀中的一些规定,在清代一直得到延续和发展。所以说,它是满族萨满堂子文化的根源。

     二、赫图阿拉城堂子内部各殿的设施及所祭祀的神灵

    “拜天圆殿”从北门人内,殿的正中没有条形供桌,称之为高案。在高案上面正中供有上下圆带有耳环的四足香炉。在香炉的前面分供三尊供西的银盏,案上的北侧供有糕盘。高案下正中固定一支挂纸钱的木棍。在高案的前面摆设一张长宽和高案相当,但确低了很多的木低桌,在纸桌上面另供两个盛酒的大蓝花瓷碗。两侧还有盛酒用的豆绿瓷潭子。在高、低桌的两侧立有白纱为罩的架子灯。

    在殿的外面有神杆群,神杆在民间传说中称之为神树,它是人间和天宇间的传承或甬道。神杆有固定的尺寸。长二丈、围五寸。神杆枝叶十三层,意为代表无有十三层,后来受汉文化的影响,改为九层。堂子的神杆每年按惯例取之于洁净的山林中,当年山林中多野兽,采取神树之日要先行祭山,避免野兽干扰。堂子中的旧神杆每年与送堂子的树枝、纸钱、净纸一同焚化,以便祭祀前先一日树之石生。堂子的神杆每年都要更新一次,以表达除旧迎新之意。

    立完神杆后的堂子祭祀,分为朝祭与夕祭,由于朝祭与夕祭所祭祀的神灵不同,在堂子的祭祀中,朝祭神有三位即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夕祭神有:阿珲牟锡、安孟阿雅利穆理穆理哈、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恩都里僧固、拜满章京、纳丹盛瑚理、恩都蒙鄂乐、喀屯诺等等多位。其中,纳丹岱珲为七圣神,喀屯诺为蒙古神,此外,还有树枝术福之神,佛主佛多鄂漠锡玛之神,佛主佛多鄂漠锡玛玛为求福的专祭神灵,她的神位即可朝祭,也可夕祭,并可附帛祭。由于佛主佛多鄂漠锡玛玛为掌管人丁兴旺的福神灵,又是女性化身,所以,女真人对她的祭祀是带有普通性质的。这往神灵、在称谓的演变中,被后人简称为“佛多妈妈”,“万历妈妈”及“歪力妈妈”。满语的佛家Fetuo汉译为:“柳”。由此可见,佛多妈妈这位“柳等赐福的神灵,是由满语的语文而定的。由于佛多妈妈又是一位掌管人问生育的女神,神像又为裸体形态,因此,在对他是司祭祀时皆不置露神像,只祭神位,夕祭时尚需背灯祭祀。每年的正月初一,罕王牵钦贝勒大臣一及其皇子时,来到堂子时,拜天圆殿,罕王登福堂子行礼,罕王在飨殿与拜天殿之间的甬道中间西南而立,行三跪九叩礼。在这里罕王所祀之神当为天神,就是所谓的“元日拜天”。从祭祀程序上拜天殿除正月初三和每月的初一司俎官还要在此挂纸钱,供进食、礼酒、灌满献酒,供食、献酒时还要呜拍板、奏三弦、琵琶声中擎神刀祷祝诵歌。

    在拜天圆殿的北侧有坐北朝南开门的飨殿,在殿宇正中北垟上.挂着一块镶红边黄缎神幔,是停放神灵之处。在神幔的前炕上,并放着两张案桌,桌上北边一字形供放三个四足的铜碟。香碟的前边放有三个银质的酒盅。还有供糕之盘七个。在神幔的西侧,放着供铜佛的木质江江座。在神幔的炕下两低桌前正中,摆放一张献酒供桌,桌上供有两个盛酒的大蓝花大瓷碗,两侧放两个盛酒的瓷潭子。在供位的两侧挂有四个黄纱架子灯,在殿的西北角,立有一个放祭祀器皿的黑漆立柜,在祭神殿内备有铁神刀一把、三弦、琵琶各一把。

    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恭清神位正堂子的飨殿内朝祭时神位在东、夕祭神位时在西,每年的正月初二,还要以堂子的飨殿恭请各神位人宫,要放在汗宫大衙门的寝宫中。每年的四月初八,在飨殿内还要搞浴佛祭,浴佛时,尚备有浴佛的木制大浴池一个,盛酒的大瓷碗二个。

    飨殿是汇祀诸神之所。仅在十二月二十六日,恭请神位十堂子的飨殿内,朝祭时神位在东、夕祭神位时在西,每年的正月初二,还要以堂子的飨殿恭请各神位入宫,安放在汗宫大衙门的寝宫中。每年的四月初八在飨殿内还要搞浴佛祭。浴佛时,尚备有浴佛的木制大浴池一个,饶酒的大瓷碗二个。在十二月二十六日至正月初二之间,祭祀宫内的朝、夕神灵,时间为七天。神位是不请出神与祭祀的。而浴沸和立杆大祭是当天早上请来。下午即请回宫,所请神灵仅是朝祭神。

    尚锡亭是在每月初一祭祀,祭祀前在高案上献上应时食品一盘,白酒一盏,莫燃达子香。之后在案下松木棍上挂净纸。在尚锡亭所祀的神灵的尚锡之神。尚锡之神是何神,至今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所祀之神为明将邓子龙此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明朝抗诿援朝的名将。记载他事迹的文献也很多,但是,邓子龙和满清文化方面的人事没有任何关系,恐怕是给搞错了。那到底是那位邓大人呢?另有一说是在明代有个都指挥使叫邓佐的,是个不太出名的人物,1667年春(成化三年)他随副总兵施英守卫沈阳东南的奉集堡。当时,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在袭击他后,邓佐率五百骑出击女真人,遭到女真人的埋伏。邓佐就战殁了。由于史料的不同。还有这样描写邓佐的。1466年11月(成化二年),建州虏复入鸦鹘关,命李康与武靖侯起辅往征,都指挥邓佐为先锋。率兵五百前哨全双岭遇优战死,一时陷没者百余人。明朝为了表彰邓佐的忠烈,在辽阳为他修建一个邓将军祠。不久,邓佐成了避祸除灭之神。被后人崇拜起来。不知从何时起,到处都建起祭祀邓佐的祠祭来。就连袭击邓佐的女真民族也祭祀起邓大人来了。他对女真民族有何恩情尚无据可查,而在堂子里却为他专设一堂享祭。所以,对邓佐享此殊荣是令人费解的,清史学家孟森先生早年著书《清代堂子所祀邓将军考》中把邓佐论证为痘神。长期以来,清代后人对所祀神灵逐渐淡忘,以至各代的误传使所祀神灵成为疑案,综而观之,“尚锡之神”当是使由者,人类免去病疫的神灵。位于主神邓将军神位之上,供奉着释迦牟尼、观世音、吴帝圣君三位神灵,除此之外,还安奉七仙女神、长白山神、道祖始祖的神位。

    在堂子内门外西南处,有祭神庙房三间。在它的东南侧,另有一间独门独院的圈殿,这里是堂子的静室,殿内安奉的神灵雕像从不显露,故而给人以一种神秘感。据《清代野史》所记载,静室中安奉的神像皆为女真人原始生殖崇拜中的生育神灵化身。

     三、清前时期萨满人选职责及萨满服饰神具

    在努尔哈赤时期,萨满人员选择是十分严格和具有强烈的政治军事色彩。萨满的必要条件,第一该人必须是爱新觉罗代族的人,必须在宗室。爱新觉罗的范围内选择合适人,如同女萨满必须是已婚的妇女。并规定“传其媳、而不传其女,盖其所诵,筑不轻授人”。第二该萨满必须是拥戴努尔哈赤,如果原先是附从尼堪外兰的堂子中的萨满必须要转变立场,否则是不能在赫图阿拉城做萨满的。爱新觉罗氏族的萨满随着努尔哈赤的统治范围的扩大和他地位的提高,萨满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成为几个氏族部落以至国家的萨满。

    萨满在祈祷时是通过念、喁、跳相结合进行的。因此,在选择萨满时,要在数次排练中挑选有天赋、念、唱、跳都俱佳的宗室觉罗福晋妇女担任。萨满祭祀中萨满占有主导地位。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传神者,她是勾通汗室和祖先神灵的中介人。另一方面,她本身又是爱新觉罗的氏族成员,享受着较高的俸禄,萨满在祭事中,处于领祭的地位,一些重要的祭事诸如祈祷、诵请神歌、献酒、擎神刀、举扬神箭,百姓身倒酒,夕祭中击手鼓、晃动腰铃“盘旋跑步”、转“迷溜”,即旋转飞腾升天请神,背灯祭中,向神铃、腰铃祈祷诵神歌等。都必须由萨满亲自完成,妥善完成祭事中供献、供神、祈祷等就成为萨满的主要职责。

    老萨满还有传带新萨满的职责,这一时期老萨满的传带新萨满的形式是口传身带,各萨满在各神祭祀时的祷辞、祝辞、请辞、赞辞等均有不同。萨满“斟酌事件,编为吉祥之语”。所以,这一时期的萨满祭祀虽然在程序上都有遵循,但在各种祭祀中的念、唱、跳的细节上各萨满都有了表现自己能力的空间,所以这一时期的萨满有高低之分,重要的祭祀活动。汗王和贝勒都要委派大家公识能力强的老萨满主持。

    萨满的服拜分为上衣和下裙。上衣是白色的,而下裙为石蓝色的。下裙没有腰带,腰带镶有镜子,两侧各有一条镶有红边的索带。布带下有七至十一块不等的布块与之相连。下接捏褶的下摆,下摆上镶嵌着贝壳、骨角片、鱼鳃片等发光物体。这些发光物代表字宙间密密层层像云雾似的星群,是活的世界.有生命、有灵魂、有知觉。有洞测些微的眼力.也有人的性格和情感。它也具有超凡的神力,像鸟一样以光为羽翼,飞翔在空中,所以,萨满教神谕中称星辰为“卧顿噶思哈”(牢鸟)或称“爱新嘎思哈”(金鸟)、“猛温嘎思哈”(银鸟)。它们用闪光的白翅膀成群结队,秩序景然地由东朝西飞行着,朝朝如是,夜夜如是在黑夜里追赶月神和日神,把白色的光辉给了人间。

    萨满的上衣为白色,女真人叫白汗褶兜,它的背部有部是由羽毛编织而成。袖口则是用鱼鳃片和乐珠串编,它代表着光明。飞翔遨游全靠太阳的光芒,天光一色。萨满灵魂飞天,在向各神求拜的行途中,要和多种恶魔进行战斗,由于它身上雪亮的白光成为保护色,恶魔常被光羽迷惑。终不能被恶魔打败。

    萨满所戴帽子称为“神帽”,满语称为”失色”。清人姚天之所说“萨吗乃头戴神帽”,“帽上插翎”。萨满帽多以鹰、雕、水鸟、神鸟为饰,有的萨满帽上有神鸟多达二十多只,但神鸟的数量都为单数。帽上神鸟的多少是代表神权,神力的大小。满族认为鸟是生命、灵魂的居所,它能翔天与各神交往。是萨满与神灵勾通能力的象征。可见,萨满的服饰一从神帽到上衣及下裙,都有着古老而神秘的含义。

    萨满的神具主要要有铁神刀、神箭、神鼓、腰铃、神铃等。乐器主要有三弦、琵琶、拍板三种。

    神刀为铁所制。刀长在70公分左右。刀的最宽处7公分。神刀没有把手,刀把里圆形,上附铁连环六串,刀背上下附铁连环九串,每串有四个铁环。萨满祷祝时,手擎神刀,铁环与刀身相撞击发出清翠的响声。民间把神刀称之为“哈马刀”。神刀是护法神器,它是专门保护神偶和谱牒的神匣、供神位的喔车库。并有镇宝护卫神灵驱邪的作用。

    神箭是祭神求祷时由萨满“左手擎神刀、右手持神箭”,“对柳枝举扬神箭”。柳枝在女真人心中是繁荣兴旺之神,擎神刀对柳枝举扬神箭象征着女真人崇尚武功来赢得繁荣兴旺。

    萨满手鼓,满语称之为厄玛琴。萨满教中把神鼓比做祥云。灵魂可坐神鼓声飞天人地。萨满鼓仅在夕祭中的背灯祭中使用。萨满束腰铃还盘旋跑步,边用鼓槌击打手鼓,即表示萨满已和神灵接通。请求神灵佑护与降福。

    腰铃,满语称之西沙,腰铃是萨满佩带后腰上的神灵响器,腰铃一般为铁制,皮带上两端有腰带钩,服扣系在腰上,腰带上挂有上尖下阔喇叭形铁铃二十余个。以皮条拴在皮垫上。夕祭时萨满系为光裙、腰铃、前后跑步。扭动腰肢。腰铃互相撞击与手鼓、拍板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这时就意味着萨满正经升人宇宙,身边风雷高鸣,行途遥远广阔。腰铃又是镇邪器哪几有妖魔鬼怪,放在腰铃就能平安无事了。

    神铃,满语称为“轰务”。它是用三尺长的木杆在杆稍处系大小铜铃十个。神铃是萨满夕祭背祭中手执的神具。本身代表着夕祭背灯祭中的神灵。神灵行走是有声音的,铜铃一响就知道神来了。铜铃是不受人控制的。它可以自己出行,可以进行变化。

    在夕祭背灯时以配合萨满手鼓或腰铃同奏的响器,还有一种称为招鼓。满语为“通肯”。通肯十分原始,地上插上木柱,用兽皮包上,绷紧,用棍棒敲击。声音宏亮、粗犷。它象征萨满在夕祭请神和背灯祭请神神和背灯祭请神中所历艰难险阻。

    在祭祀神具中,除有响器外,还有静器。静器神具中主要有柳枝求福的神树和素福。在祭祀的前一天,在洁净之地砍取高九尺,径围三寸的完整柳树一棵。祭祀求福当在柳树上悬挂镂钱净纸条一张。三色的戒绸三条。求福时将桌上所供的糕点夹干柳树的枝权上之后,所有参加求福祭祀的人员每人都要吃一块,而且要全部吃光,不准有剩余。在民间则是让家中的小孩子互相抢食,表示所求之福已入己身。

    索绳是堂子立杆大祭中的重要神具。索绳也称之为子孙绳。求福中使用意在求得后代繁衍兴旺,去凶趋祥。系孙绳为黄、绿、白三色棉线合股捻线。上夹黄、红、绿等色的绸子条。子孙绳所用的棉线和绸子条,要向家庭人丁兴旺,一切顺利的九户人家收集敬捻成索。一般有的人家吊线和绸子是不可用的。

    综观努尔哈赤时期萨满文化的发展和利用,不难看出,萨满文化在对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地方政权,以至后来进军辽沈定鼎北京统一中国的岁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中华民俗

经典推荐
 
红易风水罗盘